X 关闭
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他在中国发展历史上的影响力不容否认,遗憾的是他死后遗体被清军损毁,以至于墓地无存,庆幸地是其故居在建国后得到了保存和开发,今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坐像
(资料图)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道大㘵村官禄㘵,故居始建于清代,原故居在金田起义失败后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和清同治三年(1864年)被清军先后两次进村“诛九族”损毁,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2014年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在故居东侧建成对外开放,使得整个景区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洪秀全纪念馆
洪秀全故居景区包括官禄㘵门楼、洪秀全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官禄㘵民居等建筑,以及洪秀全青少年时期手植的龙眼树、洪氏古井等文物和遗址。
一、官禄㘵门楼
相传,这里原先只有两户人家,没有村名,因有一户是开棺木铺造棺木买卖的,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棺木铺”。由于当地民众对棺木铺的忌讳,很长一段时间村子人口单薄。后来客家人陆续迁来,叫“棺木铺”不吉利,于是就改村名为“官禄㘵”,官禄㘵先后两次遭到清廷“诛九族”被烧毁,门楼为新建,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
二、书房阁
进故居景区左侧一个独立的院落,是官禄㘵村的村塾,泥砖木瓦结构,是客家传统的“三间两廊”结构,悬山顶,碌灰筒瓦,泥砖墙,三合土墙基墙脚,方阶砖铺地。书房阁坐东向西,面宽10.8米,纵深12.2米,建筑占地132平方米。在清军“诛九族”时被焚毁,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挖掘,在1961年复原的,1998年曾经修缮过。洪秀全7岁开始在此读书,他勤奋好学,五、六年间,便能诵读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他还自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读书未几即得其业师及家长之称许,后因家贫失学,随父兄耕种。到18岁时洪秀全又被聘为该村塾师,任教于书房阁。
三、官禄㘵民居
该民居位于景区入口右侧,也是北侧,是利用原有的墙基复建的客家传统的“三间两廊”式民房,展示当时洪秀全和官禄㘵村当时的生活场景。
这座民房和其它三栋庭院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官禄㘵民居展示群落。远处看去,掩映在绿树之中,尤显质朴。
四、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为一排六间的横屋,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房舍为悬山顶人字山墙。坐北向南,房间都不大,据考证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故居前面有洪仁玕故居遗址。
五、洪氏宗祠
洪氏宗祠为官禄㘵村洪姓祠堂,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进格局,舂墙基,青砖墙,硬山顶,“人”字山墙,龙船灰脊,为人字硬山头顶,正脊是灰塑两头翘尖的龙船脊,碌石灰筒瓦。洪氏宗祠面宽12.9米,纵深20.5米,建筑占地面积264平方米,祠内地面铺方阶砖,有一口天井。头进面总阔12.7米,进深两间7米共十三架。明间设中门,有花岗石虾公梁,虾公梁上有石狮子,雕花异形斗拱,门面是嵌花岗石墙脚,上面自右往左阴刻:“洪氏宗祠”四个大字,落款刻“宣统三年辛亥孟秋吉旦重修”。
六、洪氏古井
据考证这口古井是当年官禄布洪姓村民唯一一口食用水井,有近200多年的历史了,水质纯清、甜润,附近村民以前常用来饮用,1975年开始水井被废置,到了1998年才复原。
七、洪秀全手植龙眼树
该树位于古井南侧,相传,这棵树是洪秀全12岁时亲手种植的,自种下后,25年都没有开花结果,村民都把它称为“龙眼公”。1850年春天,龙眼树突然开满淡黄色的小花,随即结出龙眼果。次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率兵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失败前,龙眼树被雷电从中劈成两半,奄奄欲绝。清政府曾借此残枝示众。后经村民精心护理奇迹般活下来,历经170多年风雨依然郁郁苍苍,并以它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
八、菩提榕和人面子
在洪氏祠堂广场边上有一颗高大的菩提榕,属于桑科榕属大乔木,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菩提树下得道升天的。
靠近入口右侧围墙里边,还生长有一个高大的人面子树,是漆树科人面子属常绿大乔木,因果核的表面有五个大小不同的眼,看起来形似人脸,故名人面子。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